[生活事件小科學]#5 如果可以自己生蛋的話-雞蛋的形成



雞蛋 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
當然不只雞蛋
鴨、鵝、鴕鳥、鵪鶉等等的鳥類的蛋也時常被我們作為食材使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雞蛋是怎麼來的?
其實各種鳥蛋的形成方法都差不多
但在了解鳥蛋是怎麼來的之前
要先了解一下鳥蛋的構造


國中的生物課有學到
蛋的構造有蛋黃 蛋白 繫帶 殼膜 氣室還有蛋殼
現在把這些構造形成的過程配合母鳥的生殖系統來做說明
這裡把母鳥的生殖系統分成六大部分
分別是
1.卵巢Ovary和卵子Ova(Ovum)
2.漏斗部Infundibulum
3.膨大部Magnum
4.峽部Isthmus
5.子宮Uterus
6.產道Vagina或是稱為泄殖腔cloaca


我們先來看卵巢
卵巢中有正在發育的卵子
卵子成熟後就是我們熟悉的卵黃或是稱作蛋黃

成熟後的卵黃會被排出
如果母雞有交配行為的話
卵黃會在漏斗部受精
  
通過了漏斗部,接下來進入膨大部
膨大部有許多的腺體會分泌出蛋白將卵黃包覆
卵黃在這裡以旋轉、滾動的方式前進
在卵黃旋轉前進的過程中蛋白會因為扭轉形成繫帶
  
卵黃被蛋白包覆後,會到達峽部
峽部會分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包覆蛋白和卵黃
形成內殼膜還有外殼膜
內殼膜是我們平常剝水煮蛋的蛋殼的時候看到的那一層薄膜
外殼膜和蛋殼緊密的黏著在一起通常不容易被觀察到

通過峽部之後接著進入子宮
子宮會分泌出碳酸鈣(大量)和硫酸鎂(少量)
碳酸鈣和硫酸鎂沉積在外殼膜上形成蛋殼

蛋殼形成後會進入產道,到這裡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蛋了
等待催產素作用後,泄殖腔會向外翻出,將蛋產出
如果是未受精的蛋就是我們平常在吃的蛋了

有沒有發現好像少了一個構造
氣室是怎麼來的呢
又為什麼氣室通常出現在蛋的鈍端呢

因為蛋最先從瀉殖腔出來的地方是鈍端[註1]
母鳥的體內比較溫暖
蛋被生出來之後接觸到了外界相對較冷的空氣
因為熱漲冷縮的緣故
鈍端的蛋白會稍微的縮小
蛋白縮小會連帶著內殼膜向內縮
內殼膜和外殼膜之間就因此產生了縫隙
這就是最一開始的氣室

再加上蛋其實不是完全密封的
蛋殼和殼膜上還是有許多細小的孔洞
蛋中的水分會從這些孔洞散出
水分蒸發後蛋白的體積會減少
所以導致這個已經凹陷的地方會更加的向內縮
使氣室越來越大
所以剛生出來的蛋的氣室比較小甚至有時候看不太到氣室
但是擺放越久的雞蛋 因為水分蒸發的越多 氣室就會越大
這就是為什麼氣室的大小可以用來判斷蛋的新鮮程度

我們常吃的蛋就是這麼來的
-
[註1]雞蛋先從泄殖腔出來的地方是鈍端?
其實蛋在母鳥體內是圓形的
但是蛋在快要完全產出時泄殖腔會開始收縮
蛋就會因此被壓縮形成尖頭的樣子
就像人類在排便的時候一樣
收尾時括約肌會收縮
導致糞便最後會是尖頭的收尾
==========到YouTube收看影片版==========

==========同場加映小知識==========
依據晏春內篇·雜下》中的記載
晏子曾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
進而衍伸出了南橘北枳這句成語
但事實上
橘,屬於柑橘屬橘種
枳,屬於柑橘屬枳種
所以南橘北枳不是環境所造成
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不同的物種

留言